來源:網(wǎng)絡來源 2009-09-10 10:58:24
借助這樣一份利弊對照表,我很快就做出了決定——回中國工作。因為綜合考慮各種利弊因素后,回中國工作最能發(fā)揮我自身的特長,也最符合我個人的價值觀和理想。第二,學會用概率論的方法看問題。
在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都沒必要認為,某種選擇的成功概率一定是100%或0。反之,我們應當學會分析一件事情“可改變的概率”或“可能發(fā)生的概率”。對于發(fā)生概率小的事情,在做之前一定要有失敗的心理準備。另一方面,也不要等到事情成功的概率達到100%時才去做,因為即便做成了這種事情,也沒有什么值得驕傲的。
做概率分析時,可以列出“最好的可能”和“最壞的打算”,以幫助自己綜合考量。例如上面提到的“回中國建立研究院”,我有100%的把握,可以把研究院辦得與其他任何公司在中國建立的研究院一樣好——這是最壞的打算;我有40%的把握,可以做出世界一流的研究機構(gòu)來——這是最好的可能。用這樣的方法考慮到兩個極端后,我馬上就會明白,即便出現(xiàn)最壞的情況,我和公司也可以坦然接受。
當然,許多抉擇并沒有這么好的“后路”,在這種時候,我們既要謹慎地評估風險因素,也要在適當?shù)臅r候有勇氣挑戰(zhàn)自己。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曾在闡述“領導力”時指出:“當你自估的成功概率達到40%~70%,你就該去做這件事了。也許你會失敗,但拖延或等待的代價往往是更大的。”
第三,當自己不確定時,學會謀之于眾。
多征求別人的意見總是好的。那些更有經(jīng)驗的人可以用他們多年的積累為我們指引方向,那些聰明絕頂?shù)娜丝梢杂盟麄兊闹巧虇l(fā)我們的思路,那些懂得人際關系的人可以用他們的情商幫助我們有效溝通……
當你詢問他人意見時,可以隨身攜帶上面提到的“利弊對照表”,與對方一起分析、討論,這樣一方面可以節(jié)省他人的時間,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你的主觀描述影響他人。當然,你也必須明白,最終的決定權(quán)在你自己,即便你采納了別人的意見,你也不可以就此將責任推卸給他人。
所謂“輕輕”放下,就是說我們在做出抉擇后,應當坦然面對可能發(fā)生的任何結(jié)果,既不要因為抉擇正確而欣喜若狂,也不要因為抉擇失誤而悔恨終生。
例如,有的人因為對自己缺乏信心,每次剛做出決定,就立即緊張起來,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會導致怎樣的結(jié)果;有的人非常喜歡吃“后悔藥”,他們事先不通盤考慮,事后卻追悔莫及;還有的人過于敏感,本來自己做出的是客觀、公正的抉擇,但事后聽到別人的議論就搖擺不定……
其實,無論你的抉擇正確與否,無論它的結(jié)果如何,已經(jīng)做出的決定就無法收回了,你只有坦然接受它,或者在今后想辦法補救。對于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或者自己已經(jīng)無法控制的事情,任何擔憂或悔恨都是多余的。與其把時間花在無謂的焦慮上,倒不如把這些東西“輕輕”放下,然后一身輕松地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
用自覺端正態(tài)度
中國人常說:“人貴有自知之明”。這實際上是說,社會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應當對自己的素質(zhì)、潛能、特長、缺陷、經(jīng)驗等各種基本能力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對自己在社會工作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心理學上把這種有自知之明的能力稱為“自覺”,這通常包括察覺自己的情緒對言行的影響,了解并正確評估自己的資質(zhì)、能力與局限,相信自己的價值和能力等幾個方面。
有自覺的人能夠針對自己做出最具有智慧的選擇,選擇做自己能夠勝任的工作,選擇做能夠得到滿足感的工作等等。一個自覺的人,既不會對自己的能力判斷過高,也不會輕易低估自己的潛能。對自己判斷過高的人往往容易浮躁、冒進,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在事業(yè)遭到挫折時心理落差較大;低估了自己潛能的人,則會在工作中畏首畏尾、踟躕不前,沒有承擔責任和肩負重擔的勇氣。
我曾有一個下屬,屬于“自覺力”明顯不足的那種人。他雖然有些才干,但自視甚高,總是對自己目前的職位不滿意,還喜歡隨時隨地自吹自擂。在他的自我評估里寫著:“雖然我非常謙虛,但我只能這樣評價自己:我的表現(xiàn)是有史以來最卓越的。”當我看到這樣一句自我評語時,我就知道這個人不會有什么好的發(fā)展,因為他缺乏最起碼的自覺。果然,他不久就提出,我不了解他的才華,不能重用他,他決定到其他部門另謀高就。但他最終發(fā)現(xiàn),自己不但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公司里的同事也都認為他缺少自知之明。最后,他沮喪地離開了公司。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