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5-13 17:21:07
4、求同存異法
某些詩文具有“重章復唱”的特點,各章(段)字句大體相同,因此,我們在背熟第一章(段)后,只要找出其余各章(段)不同的字句并記住它們就可以了。
5、示范激勵法
一些功底深厚的語文教師在要求學生背誦之前,往往自己先在學生面前熟練而有表情地背誦一遍。這樣做,對提高學生的背誦信心無疑是有很大激勵作用的。此 外,由于人們的記憶力存在著差異性,所以,在學生開始練習背誦之后,教師就要深入學生,一方面進行背誦指導,一方面及時發(fā)現(xiàn)背誦課文“千里馬”,并讓這些 “千里馬”在全班同學面前作示范背誦,這樣做,對于增加其他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背誦信心,尤其具有重要的意義。
6、關聯(lián)詞提示法
并聯(lián)詞不但能體現(xiàn)復句關系和句群關系,而且也能體現(xiàn)議論文的內在聯(lián)系,有人說,關聯(lián)詞是議論文的語言軌跡。因此,及時把握關聯(lián)詞這個“語言軌跡”,對 背誦議論文是有很大幫助的。例如,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文中有這么一段:“彼與此世界作別之日不遠矣,而我少年乃新來而與世界為緣。使舉國之少年而查 為少年也,則吾中國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使舉國之少年而亦為老大也,則吾中國為過去之國,其澌亡可翹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 少年。”這段文字中含關聯(lián)詞“……而……使……則……使……則……故……而……”其中第一句中的“而”連接兩個分句,表并列關系;第二句中的“使…… 則……使……則”構成兩對關聯(lián)詞,分別表示假設關系;第三句中的“故”連接上下兩個句子,表因果關系;“而”連接兩個分句,表并列關系。我們只要把握住這 些關聯(lián)詞,弄清它們表示的關系,邊想邊背,句句銜接,環(huán)環(huán)緊扣,背誦這段文字也就不大困難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