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20-03-11 18:33:47
1.C
2.結合這段話,談談三大改造對經濟發(fā)展的意義。
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yōu)樯鐣髁x公有制,生產關系的變革促進了生產力的進一步發(fā)展。農業(yè)、工業(yè)發(fā)展迅速,經濟穩(wěn)步增長。
【微課】部編版789年級下冊歷史全集
第6課
P32課后活動:
1.結合課文和所學材料,談談你對這一時期的認識。
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以后的社會主義建設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大批社會主義建設人才也得到鍛煉。這一時期的社會主義建設也出現了一些挫折和失誤,給國家?guī)砹藫p失。從挫折中,我們也吸取教訓,認識到發(fā)展經濟要符合國情,遵循客觀規(guī)律。這些都為以后的發(fā)展積累了經驗。
2.談談你對紅旗渠精神的理解。
第7課
P36材料研讀:
閱讀上述材料,結合“文化大革命”的史實,你能說說為什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偉大的歷史轉折?
因為會議全面糾正了“左”傾的錯誤,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錯誤,重新確立了正確的思想路線。會議果斷停止使用“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沖破了長期以來“左”傾錯誤的束縛,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這必將引起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深刻變革。所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偉大的歷史轉折。
P37課后活動:
1.列舉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要內容或意義
思想上——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開,實行改革開放。
組織上——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
2.結合歷史知識,談談材料中這一認識的重要歷史意義。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和愿望,符合中國國情。只有堅定這樣的認識,才能保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
【值得收藏】七、八、九年級各科微課大全(最新3.4)
第8課
P40材料研讀:
結合材料,思考為什么要進行經濟體制改革?
計劃經濟體制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迅速改變了中國長期落后的面貌。但是,經過多年的實踐,它的弊端也逐漸顯露。這種體制下,國家對企業(yè)統(tǒng)得過多過死,企業(yè)沒有經營自主權,從原料采購到產品生產、銷售都按照國家統(tǒng)一計劃進行,不能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需要。國民經濟按行政系統(tǒng)、行政區(qū)劃管理,造成條塊分割嚴重,割斷了經濟活動的內在聯系。企業(yè)和職工的“大鍋飯”思想嚴重,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能充分發(fā)揮,制約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發(fā)展。正因為這些弊端,所以必須進行經濟體制改革。
P41課后活動:
1.選擇題:3√ 6√ 7√
2.分析上表,你能說說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作用嗎?
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業(yè)生產得到了大發(fā)展,農民收入有很大提高,農民生活得到改善。
第9課
P45課后活動
結合鄧小平這段話,談談經濟特區(qū)對我國發(fā)展社會主義經濟起了哪些作用?
經濟特區(qū)引進了大量外資、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現代經營管理經驗,促進了經濟發(fā)展;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經濟特區(qū)積累了經驗,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這些對進一步擴大開放,推動中國其他地區(qū)的發(fā)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時,經濟特區(qū)也是對外的窗口,可以擴大我國的對外影響,有助于世界了解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
第10課
P47材料研讀:
結合材料,談談鄧小平南方談話對改革開放的影響。
鄧小平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有力地推動了改革開放,促進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fā)展。
P52課后活動
1.結合課文,談談鄧小平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作用。
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時間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新階段,引導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的不斷前進。
2.想一想: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國家有哪些事讓你感到自豪?
提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來談,如:經濟特區(qū)崛起、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國際影響力的提高等。
3.結合中國近現代歷史,談談你對這段話的認識。
提示:教師可以中國近現代史上的相關史實,讓學生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族人民不斷取得勝利,理解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
第11課
P54材料研讀:
回顧歷史,想一想:實現中國夢,為什么必須走中國道路?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近代以來中國人的理想和追求,而其關鍵在于選擇正確的發(fā)展道路。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chuàng)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設;既不斷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又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涵與指向,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是一致的、吻合的,只有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
P58課后活動:
1.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你能為中國夢的實現做出哪些努力?
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鍛煉出一個強壯的體魄,將來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奉獻力量。
2.查閱地圖,了解“一帶一路”經過哪些國家和地區(qū)。
一帶一路,涉及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東牽亞太經濟圈,西接歐洲經濟圈,穿越非洲,環(huán)連歐亞。
一條北線:北京——俄羅斯——德國——北歐;
一條中線:北京——西安——烏魯木齊——阿富汗——哈薩克斯坦——匈牙利——巴黎;
一條南線:泉州——福州——廣州——海口——北海——河內——吉隆坡——雅加達——科倫坡——加爾各答——內羅畢——雅典——威尼斯。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